发布时间:2025-10-15 17:58:43    次浏览
由于最近几天每日最高气温均高于35℃,上海市疾控中心已经收到多例危及生命的重症中暑病例的报告。市疾控专家指出,连续“烧烤”模式下,老年人及从事高温露天及高强度工作的工人是最危险的人群。市疾控昨天再次发出提醒,对于高温天电风扇作用很有限,让老人、孩子、体弱者以及户外工作者多呆在空调间才是避暑的有效方式。据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高温热浪期间,高温中暑事件多、平均中暑死亡人数多;高温热浪连续天数越长,发生高温中暑的人数越多。以2013年为例,上海遭遇了近年来最严重的高温酷暑,高温热浪出现4次,最长一次连续天数达到15天,因而当年的高温中暑的人数和死亡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近几年的平均水平。专家指出,持续高温炎热天气中,人体常出现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引发中暑,严重时可导致人体死亡。据了解,轻度中暑和感冒或者胃肠炎的感觉非常类似,都会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发热、脸色苍白、疲倦、皮肤(肌肉)疼痛、恶心、呕吐。随着中暑病情的加深,严重的会高热、抽搐、昏厥、意识障碍,引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些情况可能致命,需要尽快送医院急诊治疗。市疾控表示,对五类人群应高度关注,最好一天两次确认他们的身体状况,其中包括65岁及以上老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运动者。预防中暑,民间有不少误区。专家忠告,感冒时,千万不要认为吹空调开电扇不好,会“加重伤风”,此时应使用空调,在家中凉爽的环境中静养,尽量避免接触高温环境。一旦气温升高至32摄氏度以上,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的效果甚微,因此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和精神病患者,在家中安装并使用空调是最根本的预防中暑措施。另外,高温季节不要喝酒或含酒精饮料,应多喝温水和运动饮料。市疾控中心提醒,工厂在安排工作时,要注意高工作负荷会降低人体的热耐受,合理安排休息及工作时间。对环卫工人、快递物流工人、电力抢修人员等接触高温的高危工种,更应加强防护,补水补盐,注意休息,严格执行高温环境工作时间限值。